English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园地 > 科技园地 > 正文

化学年谱:公元1700年~公元1800年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19日   浏览次数:

  •   1703年,将燃素说发展为系统学说,认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燃烧时燃素逸出,燃烧、还原、置换等化学反应是燃素作用的表现(德国 斯塔尔)。
  •   1718-1721年,对化学亲和力作了早期研究,并作了许多“亲和力表”(法国 乔弗洛伊)。
  •   1724年,提出接近近代的化学亲和力的概念(荷兰 波伊哈佛)。
  •   1735年,发现化学元素钴(瑞典 布兰特)。
  •   1741年,发现化学元素铂(英国 武德)。
  •   1742-1748年,首次论证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的守恒。认识到金属燃烧后的增重,与空气中某种成分有关(俄国 罗蒙诺索夫)。
  •   1746年,采用铅室法制硫酸,开始了硫酸的工业生产(英国 罗巴克)。
  •   1747年,开始在化学中应用显微镜,从甜菜中首次分得糖,并开始从焰色法区别钾和钠等元素(德国 马格拉弗)。
  •   1748年,首次观察到溶液中的渗透压现象(法国 诺莱特)。
  •   1753年,发现化学元素铋(英国 乔弗理)。
  •   1754年,发现化学元素镍(瑞典 克隆斯塔特)。
  •   1754年,通过对白苦土(碳酸镁)、苦土粉(氧化镁)、易卜生盐(硫酸镁)、柔碱(碳酸钾)、硫酸酒石酸盐(硫酸钾)之间的化学变化,阐明了燃素论争论焦点之一,二氧化碳(即窒索)在>其中的关系,它对后来推翻燃素论提供了实验根据(英国 布莱克)。
  •   1760年,提出单色光通过均匀物质时的吸收定律,后来发展为比色分析(德国 兰伯特)。
  •   1766年,发现化学元素氢,通过氢、氧的火花放电而得水,通过氧、氮的火花放电而得硝酸(英国 卡文迪许)。
  •   1770年,改进化学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吹管分析和湿法分析(瑞典 柏格曼)。
  •   1770年左右,制成含砷杀虫剂、颜料“席勒绿”,并从复杂有机物中提得多种重要有机酸(瑞典 席勒)。
  •   1771年,发现化学元素氟(瑞典 席勒)。
  •   1772年,发现化学元素氮(英国 卢瑟福)。
  •   分别于1772年和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锰(瑞典 席勒,甘)。
  •   1774年,再次提出盐的定义,认为盐是酸碱结合的产物,并进而区分酸式、碱式和中性盐(法国 鲁埃尔)。
  •   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氧与氯(瑞典 席勒)。
  •   1774年,发现化学元素氧,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氨等多种气体进行研究,并注意到它们对动物的生理作用(英国 普利斯特里)。
  •   1777年,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指出物质只能在含氧的空气中进行燃烧,燃烧物重量的增加与空气中失去的氧相等,从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说,并正式确立质量守恒原理(法国拉瓦锡)。
  •   1781年,发现化学元素钼(瑞典 埃尔米)。
  •   1782年,发现化学元素碲(奥地利 赖欣斯坦)。
  •   1782-1787年,开始根据化学组成编定化学名词,并开始用初步的化学方程式来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它们的量的关系(法国 拉瓦锡等)。
  •   1783年,用碳还原法最先得到金属钨(西班牙 德尔休埃尔兄弟)。
  •   1783年,通过分解和合成定量证明水的成分只含氢和氧,对有机化合物开始了定量的元素分析(法国 拉瓦锡)。
  •   1783年,《关于燃素的回顾》一书出版,概括了作者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法国 拉瓦锡)。
  •   1774-1784年,提出同种晶体的各种外形系由同一种原始单位堆砌而成,解释了晶体的对称性、解理等现象,开始了古典结晶化学的研究(法国 豪伊)。
  •   1785年,发现气体的压力或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膨胀定律 (法国 查理)。
  •   1785年,用氯制造漂白粉投入生产,氯进入工业应用(法国 伯叟莱)。
  •   1788年,发明石炭法制碱,碱、硫酸、漂白粉等的生产成为化学工业的开端(法国 路布兰)。
  •   1789年,发现化学元素锌、锆和铀的氧化物(德国 克拉普罗兹)。
  •   1789年,《化学的元素》出版,对元素进行分类,分为气、酸、金、土四大类,并将“热”和“光”列在无机界二十三种元素之中(法国 拉瓦锡)。
  •   1790年左右,提出有机基团论,认为基团由一群元素结合在一起,作用象单个元素,它可以单独存在(法国 拉瓦锡)。
  •   1791年,发现化学元素钛(英国 格累高尔)。
  •   1791年,提出酸碱中和定律,制定大量中和当量表(德国 李希特)。
  •   1792年,发表最早的金属电势次序表(意大利 伏打)。
  •   1794年,发现化学元素钇(芬兰 加多林)。
  •   1797年,用氯化亚锡还原法发现化学元素铬(法国 福克林)。
  •   1798年,发现化学元素铍(法国 福克林)。
  •   1799年,实现氨、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液化(法国 福克林)。
  •   1799年,通过铁和水蒸汽、酸,碱等反应的研究,提出化学反应与反应物的亲和力、参与反应物的量以及它们的溶解性与挥发性有关,开始有了化学平衡与可逆反应的概念;但也因>而得出化合物组成不定的错误看法(法国伯叟莱)。
  •   1800年左右,提出电池电位起因的化学假说(德国 李特)。
  •   1800年,发明第一个化学电源伏打电堆,是以后伽伐尼电池的原型,并提出电池电位起因于接触的物理假说(意大利 伏打)。
  •   1800年左右,首次电解水为元素氢和氧。发现电解盐时,一极析出酸,一极析出碱。也实现了酸、碱的电解(英国 尼科尔逊)。


  • 原文链接:http://www.yznews.com.cn/bwzt/2008-07/17/content_1878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