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高分辨质谱技术解析稀土团簇形成机制研究 2025年05月13日
  • 孔祥建教授和龙腊生教授团队应邀撰写的综述论文“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nsights into the Assembly of Lanthanide-Containing Clusters”,近期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稀土团簇因其独特的磁性、光学、催化和生物成像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稀土金属离子多变的配位数和配位构型,稀土团簇的可控合成与结构表征极具挑战。电喷雾电离质谱是一种“软离子化”质谱表征技术,...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基于炔烃转化的杂环合成方法学研究进展 2025年05月13日
  • 叶龙武教授课题组与浙江大学洪鑫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基于炔烃转化的杂环合成方法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Ligand-controlled divergent asymmetric C(sp3)−H and C(sp3)−O insertion via vinyl cations”为题近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 16, 4107)。含氧化合物的C-H键和C-O键的催化不对称转化已成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工具。其中,涉及卡宾或类卡宾的不对称C(sp3)-H键插入和C(sp3)-O键插入是近年来该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 [JACS] 微液滴级联催化实现常温常压下高效烯烃转化 2025年05月09日
  • 田中群院士、范凤茹教授与斯坦福大学Richard N. Zare教授合作在微液滴化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Microdroplet Cascade Catalysis for Highly Selective Production of Propylene Glycol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为题,发表于J. Am. Chem. Soc.(DOI: 10.1021/jacs.4c17760)。反应中间体的理性调控是提升化学反应活性与选择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微液滴界面因其独特的亚稳态环境,能够为高自由能产物的快速合成提供动态反应场所,...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光驱动低能耗电解水制氢新策略 2025年05月04日
  • 陈嘉嘉教授利用多金属氧酸盐为光储能电对的光驱动低能耗电解水制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unable Multi-electron Redox Polyoxometalates for Decoupled Water Splitting Driven by Sunlight”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DOI:10.1038/s4146-025-58622-8),并被遴选为Featured articles作为Editors’ Highlights进行官网宣传。受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与暗反应时空解耦机制的启发,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金属氧酸盐(...


  • [Nature Communications] 水系二次电池多维动态界面机制解析 2025年04月28日
  • 乔羽教授课题组在水系二次电池表界面的相关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Deciphering multi-dimensional interfacial mechanisms via organic cosolvent engineering for sustainable zinc metal batteries”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水系电池因其安全、方便的操作环境和长循环寿命,展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然而,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以及随后由界面水电离引起的副反应严重影响电池性能,...


  • [AFM] 高分子基因递送系统介导肿瘤血管正常化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用于抑制癌症生长、复发和转... 2025年04月28日
  • 田华雨教授/方华攀副教授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Polyoxazoline-Based Gene Delivery System Mediated Tumor Vascular Normalization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Degradation to Inhibit Cancer Growt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的研究工作。该工作成功开发了一种基于聚噁唑啉的基因递送系统(PPERD),通过靶向肿瘤血管正常化和细胞外基质降解,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传统手术、...


  • [JACS] 通过机器学习核磁共振谱揭示电解质动态溶剂化结构的竞争效应 2025年04月27日
  • 程俊教授与嘉庚创新实验室AI4EC Lab团队利用机器学习联用方法,在计算电解液动态核磁共振(NMR)谱解析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对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二甲醚(DME)电解液中动态的⁷Li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的精准预测。该成果是团队继电池正极材料动态核磁谱研究和NMRNet深度学习框架之后,在相关领域的又一次方法迭代与体系应用拓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左)训练神经网络(...


  • [Advanced Materials]低温熔盐离子交换策略实现高负载单原子催化剂高效制备 2025年04月16日
  • 姜艳霞教授/孙世刚院士团队与重庆大学张斌伟副教授在单原子催化剂(SACs)可控合成领域取得创新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Low-Temperature Pyrolysis: A Universal Route to High-Loading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Fuel Cells”为题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单原子催化剂因其极限原子利用率与可调电子结构,在电催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传统高温热解(HTP)路径中,金属前驱体(如FeCl2)需经历“金属盐→氧化物/...


  • [Nature Catalysis] Fe-N-C催化剂活性位点的精准表征研究 2025年04月10日
  • 孙世刚院士、王宇成副教授在非贵金属催化剂活性位点的精准表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 “Identifying high-spin hydroxyl-coordinated Fe3+N4 as the active centre for acidic oxygen reduction using molecular model catalysts”为题在线发表于Nature Catalysis.Fe–N–C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替代贵金属铂的非贵金属氧还原(ORR)电催化剂,但其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一直不明确。本研究合成了一种共轭桥联酞菁铁二聚体模型催化剂(...


  • [AEM]非配位分子封装多硫化物形成簇态物种改变传统反应机制,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 2025年04月09日
  • 董全峰教授团队在锂硫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Tuning Polysulfides into Clustered-States via Non-coordinating Molecular Encapsulation to Achieve an Alternative Kinetics in Li─S Batteries”为题,发表于《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DOI: 10.1002/aenm.202500802)。硫电极过程中多硫化物的溶解是锂硫电池诸多问题的源头。近年来,研究者在电极催化设计、结构设计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使得这一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页上页12345...96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