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纪,《博物学》共37卷问世,末5卷讲述了当时的化学(罗马 普利尼)。
二世纪时,中国东汉末已掌握制瓷的技术,品种主要是青瓷。
二世纪,中国西汉以后已采用热处理法变白口铸铁为可锻铸铁,解决了铁器脆硬易折的问题。
据《东规汉记》,二世纪,中国东汉时期,已用树皮、破布、渔网等物来造纸(如蔡伦等)。造纸开始成为独立的行业。
二世纪,东汉末的《周易参同契》,是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著作,涉及汞、铅、金、硫等的化学变化及性质,并认识到物质起作用时比例的重要性(中国 魏伯阳)。
三世纪,出现“点金术”,蒸馏、挥发,溶解等已成为熟悉的操作(古希腊 佐西马斯)。
三、四世纪,中国东汉三国时张揖著《广雅》一书中有鋈即白铜(铜锌镍的合金)的记载。
三,四世纪,晋朝的《抱朴子·内外篇》在“金丹”、“仙药”,“黄白”三卷中涉及药物几十种。发现了一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以及金属的取代作用,并掌握了如升华等操作技术(中国葛洪)。
四、五世纪,中国南北朝的炼丹士,已用炉甘石即碳酸锌矿石及铜炼得黄铜。
四、五世纪,中国南北朝时发明冶炼灌钢的方法,这是一种半液体状态的炼钢方法和热处理技术,到六世纪,被綦毋怀文推广使用。
六,七世纪,中国隋唐时代出现了以高温度烧成的真瓷,质坚、细致、半透明,和近代瓷器相似,是我国化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八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西方。
八世纪,点金术获得发展,认为金属皆由硫及汞两元素组成,以两元素论作为点金术的理论基础(阿拉伯 格伯)。
八世纪,学会制硫酸、硝酸、王水、碱和氯化铵等,为溶解贵金属提供了溶剂(阿拉伯 格伯)。
八世纪,酒精已获应用。
据《道藏·真元妙道要略》,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的炼丹士发现火药,这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国化学史上三大发明之一。
九世纪,中国瓷器传入埃及。
十世纪左右,中国宋初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胆水(胆矾溶液)浸铜法,并用于生产铜。这是水法冶金技术的起源。
原文链接:http://www.yznews.com.cn/bwzt/2008-07/17/content_1878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