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招聘启事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16日   浏览次数: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以下简称实验室)于1986年通过论证,1987年获准建设,1990年建成验收,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秉承长期凝聚形成“敢为先、重细节、合为贵”的科研文化,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开放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建室以来的五次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1994、1999、2004、2009年和2014年)中均获评优秀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十周年(1994年)和二十周年(2004年)总结表彰会上均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荣膺“金牛奖”。田昭武院士、万惠霖院士和田中群院士先后担任实验室主任,蔡启瑞院士、张乾二院士和万惠霖院士先后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实验室主任为谢兆雄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惠霖院士。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5人,其中研究人员53人(包括6位中科院院士、1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技术与管理人员12人。实验室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针对能源相关体系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以固体表面、固/气和固/液界面的结构与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催化化学、电化学、结构与理论化学及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上,着重从原子、分子水平和纳米尺度上,研究表面和界面的结构与反应机理,设计和合成有关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及纳米结构体系等。实验室在一些前沿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先后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含3篇Science、1篇Nature、17篇Nature子刊等),并获得百余项国内及国际专利。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及《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结合重点实验室主任任期与实验室评估工作相衔接的原则,实验室拟开展主任换届工作。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实验室主任,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学者前来应聘。

 

一、岗位职责

(一)全面负责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吸引和支持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发展,构建人才团队,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队伍;

(三)组织承担国家(含国际合作)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含专利、学术论文、论著及国家和国际科技成果奖励);

(四)促进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实验室对外学术交流,提升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

(五)秉持实验室“敢为先、重细节、合为贵”的科研文化,构建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实验室健康发展。

二、应聘条件

(一)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二)在物理化学或相关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是该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三)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四)对本实验室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

(五)能保证在实验室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9个月。

三、工作条件及待遇

(一)实验室具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等相关权利;

(二)为其配备2-4名副主任,其中1名为专职副主任;

(三)实验室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条件;

(四)实验室具有独立的研究空间及优良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物理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需求。

若应聘者符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任职要求,可按有关规定实施评审、聘任,并经受聘者与学校协商后,落实相应工资福利性待遇和科研配套支持等。

四、聘期与聘期管理

(一)依托单位厦门大学与受聘者签订聘任合同,颁发聘书。聘任合同明确规定聘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二)聘期5年,实行“2+3”任期模式管理,即任职2年后,由教育部会同厦门大学进行界中考核,考核通过后,继续聘任3年。

(三)聘期考核与实验室周期评估同期进行。

五、聘任程序及时间

(一)应聘者请提供下列材料:

1. 本人基本情况、简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最高学历、主要工作经历、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学术成就、国内外重要学术兼职、联系方式(办公电话、手机、传真、Email、邮寄地址)等。近五年来工作业绩:承担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发表论文,获奖情况,并注明级别及名次。

2. 五篇代表性学术论文或论著及引用情况证明;

3. 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及获奖证书复印件;

4. 两名同行专家的推荐信;

5. 本人应聘后工作设想及预期目标。

(二)请应聘者于2015年3月31日前通过电子邮件、信件或传真提交上述材料。

(三)经资格审核、专家评审、面试及学校综合考核后确定人选,报教育部审批和科技部备案后,签订聘任合同。

初审通过后,具体招聘答辩时间另行通知。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敏

联系电话:0592-2182432、2189025

E-mail:guozhong@xmu.edu.cn

传真:0592-2183047

通讯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厦门大学化学楼238#

邮编: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