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太阳能人工利用的思考和探索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6日   浏览次数:

报告题目:太阳能人工利用的思考和探索

报告人:付宏刚教授, 黑龙江大学

时间:2023年04月04日09:30

地点: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报告摘要:

面向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围绕太阳能高效利用的重大需求,从光催化和电催化领域的相关领域出发,通过调控材料的尺寸、形貌、表明缺陷和电子结构等,设计合成系列高效的光、电催化材料,并结合原位技术阐明催化机制。着重介绍了太阳能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半导体光催化过程及调整策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制备碳基纳米片层材料的制备方法等.

报告人简介:

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委员(两届),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无机化学、催化、电化学及晶体化学专业等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唐敖庆讲座教授,SCIENCE CHINA Materials、化学学报等杂志编委及分子科学学报等杂志副主编。作为学术带头人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及教育部国际合作实验室。 2002年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3年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2004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钙钛矿型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材料的分子剪裁与组装”获得资助,同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龙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模范教师,并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获得教育部重大研究项目培育基金的资助。 2011年度卢嘉锡优秀导师奖 2011年教育部博导基金支持   主要从事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学科中的材料结构理论、晶态半导体材料、介孔材料以及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在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异质结构建,纳米材料的改性及界面电荷传输特性及与光电性质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发展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制备碳基纳米片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在能源和环境材料方面开展了应用研究。主持完成和正在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点两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教育部重大项目十余项,此外还作为带头人承担教育部和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各一项。作为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Chem. Soc. Rev.、ChemSusChem和ACS. Cat. 等SCI收录的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研究论文80余篇,3.0-5.0的研究论文80余篇,被引用5000余次,有16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用论文的Top 1%。获省科学技术奖3项 (一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2部。应美国科学出版社邀请为纳米科学技术大百科全书撰写了完整的一章。

报告人 付宏刚教授, 黑龙江大学 时间 2023年04月04日09:30
地点 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月份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