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聚焦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主题,依托多种形式和载体,精心组织开展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展示化学学科的魅力与风采,致力推动提升社会大众化学科学素养。主要活动包括:
走进中学,开展院士大讲堂科普讲座
实验室致力于推广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并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做出贡献。在本次科技活动周期间,实验室田中群院士走进厦门一中,以《漫谈新能源的科技创新、产业新赛道和人才培养》为主题开讲。
田中群院士向参与的师生们阐述了新能源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紧密关系,并展望了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他强调了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通过解决问题来快速建立知识框架,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与知识。同时,田中群院士也分享了有关国家新战略、产业新赛道和科技新突破的观点。他提到厦门正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关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指出深海空天开发、未来网络、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等新赛道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此次讲座得到了厦门一中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让科学家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科学探索心得,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不断求得新知,更好地报效国家、造福人类。
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打开微观世界的认知窗口
长期以来,实验室立足百年积淀厦门大学化学学科,充分发挥福建省科技馆分馆阵地作用,通过定期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用富有趣味的形式,宣传化学科普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借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良好契机,实验室特别举办了一期校园开放日。
活动第一站,周金梅高级实验师为中学生们带来“中国结与化学”的精彩科普讲座。她利用独创的“分子中国结”为中学生们生动介绍了机械键、机械立体化学、拓扑异构与分子美学等新概念,并细心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编织属于自己的分子中国结,将中国结与化学分子结构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结构之美。


活动第二站,同学们走进实验室仪器平台参观大型仪器运行、切身体会科研工作的非凡魅力。在扫描电镜实验室,吴元菲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样品被放大几万倍至几十万倍的图像,目睹微观世界之美;在高场核磁中心,冯柳宾老师带着同学们参观了华南地区唯一一台850MHz高分辨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波谱仪在生物大分子三维空间溶液结构解析等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场景,让同学们直呼大开眼界。


打造校馆共建科普活动,探寻化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实验室和厦门科技馆保持密切合作,积极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合力打造科普精品项目活动,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实践探索。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双方再次联动,联合化学化工学院科普之窗工作组、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在厦门科技馆搭设化学主题展台,面向社会民众推出“化学与艺术——蓝晒印相”体验活动,打造了校馆共建的又一个生动案例。
蓝晒印相是色彩和光的艺术实验,用蓝晒的方式制作厦大特色建筑和风光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探索、自然手工,也是化学实验。“当铁盐遇见光,只需片刻功夫,神秘的蓝色就会在纸上绽放,做好的蓝晒作品可以保存几百年至千年仍不褪色。”活动现场,吕银云实验师等几位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带领大家一同体验古老的摄影工艺,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普鲁士蓝的艺术魅力,制作精美的厦大风光蓝晒作品,让大家充分体验了一把自己当艺术家创作的乐趣。活动大受欢迎,现场参加活动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化学科普活动,更是一场化学科学启蒙教育,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和发现了“化学之美”。






携自主研制高端仪器“送学上门”
精密仪器是开展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必备要素,发展自主研制科学仪器,实现国产化,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践行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经之路。
厦门大学化学学科自主研发仪器历史源远流长,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重视基础研究,方法、理论、仪器并重”的科研特色,并自主研制出多台具有“厦大化学”标签的高端科研仪器。
为了让这些高端精密仪器走进青少年学生的视野,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仪器强国”建设,本次科技活动周期间,实验室科普团队特别携带“PERS”系列表面针尖增强拉曼光谱仪、纳米流式检测仪、便携式重金属检测箱等多项原创仪器成果,走进福州八中和福州格致中学,为两校学生送上了一堂生动的“仪器课”。
活动现场,科普团队为两所中学师生详细讲解了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应用,并现场演示了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快速检测未知物、分辨真假钻石以及鉴定真假翡翠等应用场景。活动现场反响热烈,“足不出户秒出鉴定结果,实在太酷啦!”“将来想去厦大学做仪器!”等声音不绝于耳。见同学们看着不过瘾,团队还手把手教大家体验了一把仪器操作,让同学们和尖端仪器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感受科技创新的独特魅力,厚植科技报国的炽热情怀。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为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时期的科普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接下来,实验室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一方面充分发挥科研重镇优势,进一步加强科研对科普的“输出”,促进科普对科研的“反哺”,打造“科研-科普”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生态;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普场馆,组织调动更多热心科普公益的高水平教师投身化学科普工作,开展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辐射范围更广的科普宣传活动,以“国家队”的使命担当,为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