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如果有来生,我还当教师——张乾二先生 2020年05月05日
  • 如果有来生,我还当教师■ 张乾二百年更迭,世纪之交,作为一个从事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科学发展,我想说,创新来源于对传统理论的挑战,来源于对现实实践的反叛,也就是说要承受许多不解,要甘于寂寞,这是一个真正科学家的素质。众所周知,20世纪最伟大的两个科学理论发现是普朗克的量子论及后来发展相对完善的量子力学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本世纪初,这两个理论的诞生,为今天半导体材料、...


  • 沉痛悼念张乾二院士 2020年05月04日
  • ​沉痛悼念张乾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常委,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张乾二先生于2020年 5 月 3 日 20时 33分安详辞世,享年 93岁


  • 我室获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 2020年04月27日
  •     近日,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公布了关于表彰第十七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和个人的决定,我室青年科研团队荣获第十七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未来,我室青年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于律己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贡献青春力量。​【团队简介】...


  • 《中国科学报》:“电”一下,二氧化碳“变”燃料 2020年04月23日
  • ​4月23日《中国科学报》就我室研究突破刊发题为《“电”一下,二氧化碳“变”燃料》的深度通讯。报道从电催化转化显优势、实现二氧化碳利用“双高”、应用尚任重道远三个方面,展示了此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相关链接:    化石燃料的消耗,既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带来全球温室效应,又使化石资源日益枯竭,造成能源短缺。若让二氧化碳“变身”成高值化学品和燃料,那将会“一举两得”。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


  • 《德国应用化学》对我室洪文晶教授做人物专访介绍 2020年04月22日
  • 近日,化学领域世界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uthor Profile”专栏对我室洪文晶教授进行了人物专访介绍(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2)。该栏目每期均会邀请在过去10年内在该期刊累计发表10篇以上原创性科研论著的学者,以对话方式分享他们的学术心得和生活趣事。洪文晶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单分子电子学研究,以及智能科学仪器和工业智能研发。近五年来,该课题组依托自主研发的单分子电子学仪器平台,与田中群教授、万...


  • 郑南峰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石墨烯加热产品温暖抗疫一线 2020年02月25日
  • 春寒料峭,新冠病毒疫情持续蔓延,形势严峻。近日持续的阴雨天气,武汉的气温断崖式下滑。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证通风条件,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无法在工作、休息区域开启空调取暖。他们身着憋闷的防护服,衣服汗潮极易受凉,这着实是困扰抗疫医疗人员的一个难题。特别是防护服等医疗资源短缺,更是雪上加霜。看到这一情况,嘉庚创新实验室团队—学院郑南峰教授、萨本栋微纳米研究院吴炳辉副教授,随即联想到课题组前期的一项研究...


  • 洪文晶教授课题组积极开展抗新冠病毒药物科研攻关 2020年02月24日
  • 面对突发疫情和国家重大需求,洪文晶教授课题组与厦门胜泽泰制药共建的“Space Peptides-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多肽药物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在1月20日即启动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制项目,并与国内外相关合作单位积极对接,通过中瑞科研合作协同攻关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抗病毒多肽药物研发。此前研究表明,多肽类病毒融合抑制剂能够在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前就能阻止病毒与细胞的融合,因此在抗病毒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


  • 洪文晶教授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青年教师奖二等奖 2020年02月07日
  • 近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公布了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奖名单(教港澳台办〔2020〕24号),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基金会理事会暨顾问委员会联席会议讨论意见,授予10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七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其中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81名。我室洪文晶教授荣获青年教师奖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于1986年成立,由霍英东先生出资和教育部合作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


  • 田中群院士研究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0年01月10日
  • 2020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为最高奖获得者颁奖。我室田中群院士领衔,任斌教授、李剑锋教授、吴德印教授、环境与生态学院刘国坤副教授等完成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任斌、刘国坤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奖励大会。​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表面增强拉...


  • 祝贺我室谢素原教授编著的《富勒烯:从基础到应用》隆重出版 2019年12月23日
  • ​ 作者简介:  富勒烯与我们熟知的金刚石和石墨一样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偶数个碳原子(n >20且≠22)可形成含五元碳环和六元碳环的闭合笼状结构,构成富勒烯的庞大家族(图1)。富勒烯这一命名源于美国著名的建筑师理查德·巴克明斯特·富勒(1895~1983),只因富勒烯的笼状结构酷似富勒设计的圆形穹顶。图1 富勒烯家族  富勒烯的典型代表C60具有完美对称的足球状纳米结构,曾被Science 期刊评为明星分子,被业界誉为“纳米王子...